要塞的合理放置直接影响行军效率、资源调度和战略防御。要塞应优先建在战争前线或关键资源点附近,确保能快速支援战场或控制高价值目标。同时需考虑与主城、分城的联动,形成稳定的补给线,避免因距离过远导致资源运输效率低下。要塞的选址还需结合地形,如山脉、河流等天然屏障可增强防御能力,减少敌方进攻路线。
进攻型要塞应贴近敌方势力范围,缩短行军时间,便于集结兵力发起突袭。防守型要塞则需覆盖己方核心区域,形成多层防御体系,防止敌方长驱直入。若用于资源采集,要塞应靠近高级资源地,减少部队往返耗时。无论何种用途,要塞的布局必须避免过于分散,否则易被敌方逐个击破,而过度集中则可能限制战术灵活性。
初期名望有限,应优先在关键位置建造少数高质量要塞,而非盲目扩张。名望提升,可逐步增加要塞数量,但需确保每个要塞都有明确用途,避免资源浪费。建造前需储备充足材料,包括木材、铁矿、石料和政令,避免因资源不足中断建设。拆除无用要塞可释放领地,但需注意拆除后资源不返还,需谨慎决策。
部队在要塞间调动的耗时仅为普通行军的三分之一,因此可通过要塞链实现快速兵力转移。野外征兵功能可缓解主城压力,但需注意征兵时间和资源消耗与主城一致。若要塞被敌方包围,应及时放弃或增援,避免资源损失。与盟友协同布局要塞群可形成区域控制力,在大型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。